自从人们在道路上开始使用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以来,就开始了对沥青路面破坏形态及其原因的探讨,并根据当时所掌握的认识水平与方法对沥青路面结构破坏进行研究,并提出相应 的抗裂设计方法。
自从人们在道路上开始使用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以来,就开始了对沥青路面破坏形态及其原因的探讨,并根据当时所掌握的认识水平与方法对沥青路面结构破坏进行研究,并提出相应 的抗裂设计方法。
在早期,人们主要基于对不同类型数据的调查釆集,经过数据整理分析,总结提出经验性 的公式与方法,计算或预测沥青路面结构相应结构破坏的使用寿命。后来随着塑性力学与传 统的疲劳强度理论的发展与推广应用,关于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的研究开始进入理性的分析阶段。
塑性力学在道路中的应用,主要是确保结构的承载力,即利用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,运用 塑性破坏理论,分析道路结构层的屈服破坏,并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防止这种破坏的出 现。如根据早期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(AASHO)实施的实地性能测试结果指出了提高结构 层内粘聚力的重要性。基于这种理论提出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法,在确保结构承载力时,本应考 虑C、甲(材料抗剪强度指标中的粘聚力、内摩阻角)两方面,但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了偏差,如单 纯依靠改善其中的一项指标而在工程中釆取不当的措施,造成不良后果。
随着传统的疲劳破坏理论的发展,人们认识到,路面的破坏是由于荷载在路面材料中引起 的重复加载疲劳应力超过了路面混合料的抗拉强度而发生的。美、英、苏、前联邦德国等国,根 据十多年的大量实验,相继进行了基于疲劳强度理论的设计上的重大改革。并且,目前各国沥 青路面设计仍主要沿用这种疲劳强度理论
,只是由于各国情况不同,在取得结论的方法 上也各有不同,各国分别确定了自己的设计方法。